台北市議員童仲彥遭妻子控訴交往、結婚6年以來,毆打她超過50次,最嚴重曾昏迷3天。面對潛在的危險伴侶,精神科醫師提醒,家暴發生之前其實有徵兆,包括酒精催化、大聲咆哮、面露怒色、手握拳頭、呼吸急促等,若當下嗅到一絲不對勁,建議最好避免口出挑釁言語,並暫時離開現場、冷靜一下好自保。
台灣家庭暴力暨性犯罪處遇協會常務理事王家駿表示,上述5項都是家暴的可能徵兆,一旦情侶或夫妻發生吵架、爭執時,最好隨時提高警覺,避免再有言語挑釁,並且深呼吸,暫時離開現場,以避免暴力事件發生。
國內臨床統計,台灣家暴事件的施暴者,以男性為主,年齡層主要集中在40至50歲族群,但年輕男性也不少。
王家駿說,一般而言,家暴男以反社會性人格者最常見,其次則是邊緣性人格違常者,前者常違反社會規範,反映在行為上,包括從小愛打架、翹課、偷竊,常違反校規被記過,通常從青少年時期就顯露端倪。
至於邊緣性人格違常者,王家駿指出,簡言之就是情緒不穩定,且與一般印象有出入的是,臨床常見到不少屬於教育程度高者。
王家駿強調,目前法院針對施暴者可處以相關治療,包括精神、藥酒癮、心理以及認知行為治療等,在1年內接受為時24至48小時的課程,不過,不像性侵犯上完相關課程後,會由相關審查委員會評估其再犯率,目前家暴者缺乏相關的預防再犯評估。
文章截自NOWnews 今日新聞網 躲開家暴男! 看到5大徵兆快離開
留言
張貼留言